引言“战争是流血的政治,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”。前阵子网络上一位考研名师的授课视频被翻出,在视频中他声称“抗美援朝”战争是“一次被全世界公认的侵略战争”,此等言论可谓是毫无知识分子的良心。纵然抛开良心不谈,这一言论也是缺乏历史知识的。为了抵制这种历史虚无主义,加上今年是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,为了纪念这一场立国之战,笔者今天另辟蹊径,不做战争复盘,而是讲讲在“冷战”大牌局下的这次发生在朝鲜半岛的巅峰博弈。
▲抗美援朝主题油画差别时期、差别态度、差别位置的人,自然有着差别的解读(解读不即是误读),我们来看看中美两国对于这场战争的差别解读。美国方面的看法是“二十世纪最令人难以忍受的局部战争”和“为平局而死”。我国则倾向于“打得一拳开,省得百拳来”将其视为立国之战。
博弈的牌桌:朝鲜半岛关于朝鲜半岛的历史并不庞大,先是有箕子朝鲜、卫满朝鲜、高句丽及新罗百济,公元936年王氏高丽统一半岛。公元1392年,王氏高丽被李氏朝鲜取代。
1910年,朝鲜被日本吞并。在二战之前,半岛实际上都是处于统一的状态,并未被人为割裂开来。朝鲜半岛破裂的开始,始于二战后美苏的坚持。美国方面,罗斯福主张朝鲜半岛在战后尽快独立。
罗斯福病逝于任上后,杜鲁门接任总统。这位杜鲁门总统,主张美国独占朝鲜半岛。▲雅尔塔三巨头合影旧照至于苏联,斯大林也不计划置身事外,想要在朝鲜半岛钻营势力规模。双方的心田只有四个字“我全都要”,可是由于朝鲜半岛上的日本军队负隅顽抗,美苏双方都不想增加自己的战损,只好将朝鲜半岛分而食之,38°线以北交给苏联,38°线以南落入美国手中。
破裂与坚持开始了“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,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”。随着丘吉尔的“铁幕”演说,冷战开启,这即是赌局的开始,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,南北朝鲜政府划分在美苏的扶持下建立,相互剑拔弩张,这种趋势已经无法挽回。
因此,这一时期朝鲜半岛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统一复国。围绕着这一主题,双方有着差别的选择。
朝鲜方面,金日成选择了武装复国主义门路,其依靠主要是当地民众、旅日侨胞和一些迁居中国的朝鲜族人;韩国方面,李承晚则走上了扶持复国主义门路,其军队主要由辖境住民和日占时期的伪军组成。▲李承晚与麦克阿瑟旧照战争发作后,在这场朝韩军队的初次交锋中,韩国军队一触即溃,开顽笑的说,如果朝鲜军队再向前一步,李承晚就要跳海了。
冷战之所以是一场大牌局,就是因为世界被划分为两大阵营之后,任何地域的区域性矛盾都市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这场复国统一战争转变为了“署理人战争”,真正的博弈来了。半岛是东北亚地域的棋眼,北面虎视中国东北地域与苏联远东,西面毗连日本,南面又可以威胁中国的东南沿海,实乃兵家必争之地。▲杜鲁门旧照对美国而言,美国如果失去韩国,苏联就将获得整个半岛。如果半岛全部归属于共产主义阵营,日本就将四面楚歌,甚至陷入岌岌可危的田地。
如果因此失去日本,美国就将失去整个东亚与东南亚的势力规模。此时现在,韩国的败退让美国禁不住脊背发凉,因为此时中国已经新中国,一旦共产主义同盟形成,美国就只能夹着尾巴从东亚、东南亚逃走。为了扭转局势,美国逐渐起了杀心,决议投入战争。
反观苏联方面,由于金日成选择了武装复国主义门路,在主权上基本独立自主,从利益上来说,这场复国战争的意义对于苏联来说关系并不直接。地缘上,朝鲜与中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邻国,朝鲜的问题,苏联自然要视察中国的脸色出牌。但在大阵营方面,朝鲜是自愿加入共产主义阵营的,朝鲜如果战争胜利,整个阵营的势力影响都市上升,朝鲜如果赢告捷利,东南亚的复国主义势必会兴起,越南将会举行猛烈的反法斗争,如果红色能够席卷东南亚地域,一条“红色通道”就将形成,可以继续向中东地域、非洲地域拓展。美国介入了战争此时的斯大林,心理运动或许是这样的:“美国将会击溃朝鲜,我也将失去朝鲜半岛的势力规模,美国人以为我会紧张不安,其实反而我心田狂喜,因为从一开始朝鲜就是我的一颗弃子,而这颗弃子给我带来的将是一个大国。
如果金日成真的统一了朝鲜半岛,我就难以对朝鲜旁边的大国施加影响,可是美国人先手出牌,把刀架在了这个大国的咽喉——东北。最终,他们势必会寻求我的资助,我在看着水面的变化。”▲校阅中的斯大林这是斯大林的“暗算”,可他忘了,他的牌桌劈面,是一位先知一样的战略家,他用他入迷入化的辩证法把猎物与猎手的关系瞬间逆转。我国此时日程表上的主要矛盾有二,一是解放全国,二是与苏联的博弈。
这一现状需要一次转机,效果“美国介入了朝鲜战争”。从美国介入的一刻起,我国的“三劫循环”便迎来了破局。
(“三劫循环”指围棋中一种相互在某一处都无法取告捷利的局势,指陷入了无限的僵局。)冷战塑造了20世纪的最终格式,而朝鲜战争则塑造了冷战的格式。美国先手出牌,可是牌一脱手,就已经输了一半,因为思路错了。美国因怕失去日本而发兵,可是殊不知,如果苏联真的进攻日本,苏联势必双线作战,而美国海上气力远胜其时正处于恢复期的苏联,加上苏联同时还要顾及自己在共产国际中的威望,势必不敢冒险。
▲“朝鲜战争”旧照如果朝鲜战胜韩国一统朝鲜半岛,看上去美国失去了朝鲜半岛,但当朝鲜成为一股单独的势力泛起在共产国际阵营中,中苏的关系势必提前恶化,中国将迟滞自身的工业化历程,美国的对手就只剩苏联一国而已。可是历史,没有如果。
美国发兵,使朝鲜半岛酿成了国际博弈的牌桌,中国将在这场牌局中纵横捭阖,逆转整个世界的局势。美军仁川登陆击溃朝鲜军队,逆转战局。▲ 仁川登陆旧照这时候,杜鲁门认为朝鲜半岛危机排除,韩国今后成为安插在东亚的一根尖钉。
再加上压制了朝鲜的气力,美国在台湾以及东南亚越发进退自如。此时可谓双喜临门,美国政客心田狂喜。斯大林则不这么看,虽然他失去了拥有整个半岛的时机,可是却获得了一个弱化的大国呀,在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中,这个大国将不能与苏联一较崎岖了,所以斯大林的情绪也没有太坏。
优秀的牌手可以审时度势,而天才的牌手便可逆转战局。乾坤逆转对其时的中国而言,美国如果不发兵朝鲜,苏联在北美国在南,中国将腹背受敌,生长难如登天,可是美国一旦发兵,时机就来了。
斯大林手里不外乎两张牌。第一,赌中国不进入朝鲜,韩国统一朝鲜半岛,美国饮马鸭绿江,同时中国还将失去台湾。
第二,赌中国进入朝鲜,然后被如日中天的美军击溃,结果将比第一种越发惨烈。可是斯大林不知道,另有第三张牌面。就是我与美国短兵相接,打成了消耗战,这张牌面将逆转局势。
▲志愿军战士俘虏美军士兵如果没有朝鲜战争,中国将以一个弱国的职位走上“冷战”的牌局,可是这次战争就是天赐良机,“天予不取,反受其咎”,美苏两国都以为中国会“联吴抗曹”依附于其中一方,可是他们不知道,中国真正想要的是同时击败他们两个超级大国。同时击败美苏需要三个条件。
首先,美国得发兵朝鲜,才有舞台纵横捭阖;其次,朝鲜需要向我国求助,这才师出有名;第三,苏联不发兵,拒绝支援朝鲜。果真,斯大林放弃了朝鲜,想舍弃朝鲜换回一个“听话”的社会主义大国。可是他不知道,他正好掉入了阳谋之中。
接下来是中方发兵的目的。其时的新中国并不具备击败美国的硬实力,这反而是最好的,因为如果中国彻底击败了美国,苏联马上就会忌惮中国,中苏关系将连忙急剧恶化,极大可能兵戎相见,这样中国就会陷入被美苏夹击的绝境。并不是大获全胜才是胜,掌握好胜的度才是关键。不胜不败的“拉锯战”就是其时中国想要的,这样苏联的颜面可以生存,但苏联不得不给予完整的工业体系与技术指导。
有了工业体系,到时候是握手言和还是分庭抗礼,主动权便在中方手中。▲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只要使美国停滞不前,把他拖到谈判桌,中利便是大胜,也能因此拿到强国通行证,中国的百年之耻也会一战终结,美苏两国会被一战同时击败。这即是一首恢弘的“大诗”,一战逆转了战局,重塑了世界局势。
这即是这场塑造20世纪格式大战的前奏,三位绝顶妙手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下纵横捭阖,风云离合,层层博弈,令人回味无穷。参考资料:《最严寒的冬天》哈博斯坦姆《朝鲜战争》王树增。
本文来源:安博appapp下载-www.tjwhxh.com